丁玲纪念馆
丁玲,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战士,在1946年土改时期,丁玲在张家口市涿鹿县的温泉屯镇住了十八天,在这里作了大量耐心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奔流不息的桑干河给了她不竭的创作灵感,后来,她就用这里热火朝天的土改素材写出了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丁玲纪念馆位于涿鹿县温泉屯镇温泉屯村北侧,前身是1952年丁玲先生建立的全国第一所农民文化站。
1946年土改时期,丁玲作为下乡工作队成员,来到温泉屯,奔流不息的桑干河给了她不竭的创作灵感,1948 年,她以涿鹿县温泉屯村的土改经历写就了不朽名著——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该部长篇小说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被译成20余种外文出版。1953年,她从稿费中拿出5000元,买了图书、乐器等,在温泉屯村建立了中国第一所文化站——温泉屯文化站。1953年、1979年,丁玲又两次来到温泉屯,回到了日夜思念的乡亲们中间。1995年9月,涿鹿县温泉屯镇在土改时期的农民夜校旧址上修建了“丁玲纪念馆”,著名作家魏巍亲笔题写了馆名。2004年10月12日是丁玲诞辰100周年,温泉屯镇对丁玲纪念馆进行了扩建维修, 2004年11月23日正式揭牌开馆对游人开放。共青团张家口市委把丁玲纪念馆命名为全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和文学爱好者探寻丁玲足迹。
丁玲纪念馆展出了丁玲未发表过的珍贵照片和实物,及用过的一些生活用品等物品,在丁玲纪念馆的站前有一棵槐抱树,在这棵树下,丁玲曾经开展了大量创作和宣传工作。
丁玲与生活在桑干河畔这块古老土地上的百姓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勤劳朴实的温泉屯在这儿建起了“丁玲纪念馆”,表达对她的怀念和敬仰,现在,丁玲纪念馆被列为省级爱国教育基地,来自各地的旅客可以在这里寻找丁玲的足迹。